生活常识 第62页
-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
这是阔步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应有之义,也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抉择。
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
习近平总书记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深邃思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怎样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
“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
“走老路,去消耗资源,去污染环境,难以为继!”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
…………
定位清,方向明。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加强党的领导。
“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纵深推进,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解决一些地方多年的生态环境“顽疾”,成为督促地方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更加强烈。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在辽宁锦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最能给老百姓带来获得感”;在山东日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好,老百姓就多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 朴实话语,谆谆嘱托,化成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坚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