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里铁道线上书写奋斗芳华——走近第七届“最美铁路人”
这是一张庞大的网络。
16.2 万公里铁路网,覆盖 99% 的 20 万人口以上城市;4.8 万公里高铁网,覆盖 97% 的 50 万人口以上城市,中国铁路跨越江河,通达四面八方。
这是一张忙碌的网络。
2024 年,国家铁路发送旅客 40.8 亿人次,发送货物 39.9 亿吨;今年前 7 个月,发送旅客 24.97 亿人次,发送货物 23.31 亿吨,中国铁路是全球最繁忙的运输铁路网。
有这样一群 " 最美铁路人 ":他们立足岗位、尽心尽责,执着坚守,在万里铁道线上书写奋斗芳华。
" 铁路安全无小事 "
在兰新高铁祁连山隧道群,平均海拔 3100 余米,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 77%,一年中冰雪期长达 9 个月,最低温度零下 39 摄氏度。
陈永红,已在这里工作了 12 年。身为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高铁基础设施段张掖西综合维修车间的一名工长,陈永红克服高寒缺氧的艰苦环境,亲手检查过工区管内的 2870 根支柱、17220 个吊弦以及无数个关节、线岔等接触网设备,确保安全。
同处高原,马万里看护的是桥梁隧道。夏日的湟水河畔,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西宁工务段西宁高铁路桥车间桥隧工马万里带着一群 95 后桥隧工,沿着铁路仔细检查。
干活认真、技能高超,这是工友们对马万里的评价。一次检查隧道时,马万里指出一段隧道墙腰内壁存在空隙。众人充满怀疑,马万里用检查锤敲向墙腰,一块盘子大小的蜂窝空隙展露眼前。从此," 马金锤 " 的绰号就传开了。
镜头转向祖国的西南边陲。在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昆明车辆段检修车间,车辆电工王超手持焊枪,聚精会神地修理着电源板卡。
电源板卡,动力集中型动车组逆变器的 " 心脏 "。板卡上比指甲盖还小的芯片上,密布着 200 多个焊脚,芯片焊接是个 " 绣花 " 活。
为了啃下这个 " 硬骨头 ",不懂芯片焊接的王超从最基础的锡焊原理学起;操作能力不足,他就搜集废旧板件,反复练习焊接技能……经过 600 多次失败,他终于找到了焊枪和焊锡丝的最佳匹配方案。
王中美,是中国中铁工业旗下中铁九桥工程有限公司桥梁电焊工,60 余座世界一流桥梁都有她的奋斗足迹。
在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的建设过程中,王中美摸索出新的焊接工艺,攻克了板厚达 60 毫米的新钢材焊接技术难关。入行二十四载,王中美以 100 吨焊丝焊就 20 万米焊缝,完成 30 项技术攻关、获得 22 项技术专利,填补了多项焊接工艺国内空白。
" 我们必须想着旅客,铁路安全无小事。" 王中美说。
" 用真情温暖美好旅途 "
" 最好的司机不仅要技术精湛,还要时刻想着乘客 ",这是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机务段动车二车间动车组司机孔祥配的座右铭。
2023 年 12 月的一天,孔祥配值乘山东济南开往威海的列车。由于突然降雪,孔祥配按规定减速慢行。这时,对讲机传来列车长呼叫:车上有位孕妇有早产迹象,希望正点到达威海。
" 司机明白!" 孔祥配一路沉着操作,确保列车在风雪区段平稳运行,待安全驶出风雪区段,又适时恢复并提升速度。最终,列车准点到达威海站。
入路 23 年来,孔祥配累计安全行车 407 万公里,运送旅客 700 多万人次,7 次担当新建高铁线路的首发任务。
华东大地," 西子号 " 奔驰在京沪线上。值乘这趟列车的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客运段高铁一车队的 " 西子号 " 列车长车菲菲。
2023 年除夕前夜,由于天气原因,大批列车晚点,不少换乘旅客错过下班列车。车菲菲借助手边的交互系统筛选可改签的车次,细致整理换乘线路图,尽可能帮助旅客查找解决方法。
" 将心比心,我们希望用真情温暖美好旅途。" 车菲菲说。
深圳北站,向南连接香港,向北通达全国,港籍和外籍旅客较多。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车站深圳北站 " 迎春花 " 服务队队长李元认为,要服务好旅客,就得成为 " 多面手 "。
为此,她与同事们积极探索,推出了英语通、粤语通、深港通、铁路通的 " 四通 " 服务,为旅客提供多种咨询服务,赢得旅客认可。
南宁东站," 明伟流动服务车 " 穿行在站厅候车区与 24 个检票口之间。
南宁铁路公安局南宁铁路公安处南宁东站派出所二级警长高明伟,就是这一服务车的驾驶员。秩序维护、治安防范、安检查危……他时刻守护着出行群众的旅途平安。工作以来,高明伟荣立个人二等功 2 次、个人三等功 4 次,荣获个人嘉奖 10 次。
" 物畅其行是我们的追求 "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 " 筋络 "。
2024 年 1 月 22 日,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铁路物流中心挂牌成立,榆林营业部闫庄则营业室也应运而生。王婷婷担任货装值班员。
一次走访中,她了解到某煤电公司电煤运量下降。得知运费由下游企业承担后,她多方联系找到下游企业,介绍铁路部门推出的 " 量价互保 " 政策,详细测算出提高运量后可以大幅节省运输成本。企业负责人很满意,和王婷婷一起来到上游企业,产运销三方迅速签订协议。上游企业提了效,下游客户省了钱,铁路多发了货,成功实现 " 三赢 "。
2020 年以来,王婷婷所在班组 26 次打破单日装车纪录,货物发送量突破 5000 万吨。在铁路货运改革和现代化物流体系推进中,她和团队成员让满载货物的列车奔向各地。
王婷婷负责找货,丁巧仁的工作,则是助力货运得好。
丁巧仁,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大同电务段湖东移动车间通信工。他维护的是车载无线通信设备,就像重载列车的 " 耳朵 " 和 " 嘴巴 ",是确保重载列车安全运行的关键设备。
2006 年,大秦线的无线通信模式进行了升级,对通信设备维修水平也提出更高要求。面对新考验,丁巧仁从安装、调试设备开始学起,参加了各类培训学习,借来专用英文字典对照查询专用术语,徒步巡线熟悉区间设备运用情况……不到半年时间,丁巧仁成为工区里维护车载无线通信设备的专家。
几年来,大秦线 " 铁路移动 " 实施了数次网络升级,作为技术骨干的丁巧仁都以高超的业务素养为网络升级提供了应有的技术保障。他说:" 物畅其行是我们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