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与世界|一江一河:从治理“两夹水”到大蜕变

生活常识 admin 2025-08-24 10:59 4 0

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视觉中国 资料图

一江一河(黄浦江、苏州河)从工业锈带成为生活秀带,已经成为上海城市更新的世界级故事。作为亲历其中的见证者,1980年代一江一河的情况实际上比工业锈带要糟得多。我手机里一直保存着一张老照片。当时有世界级负面影响的上海IP,是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的“两夹水”(吴淞口是三夹水)——污染如墨汁的苏州河水与酱油汤般的黄浦江水在这里交汇,形成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有老外来上海,说苏州河是挂在上海脖子上的一条黑项链。一江一河的蜕变就是从1980年代中期治理“两夹水”开始的,从那以后到现在将近40年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苏州河黄浦江交汇处的“两夹水”。 图片来源:网络

第一个阶段是从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一江一河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这是一江一河凤凰涅槃的序曲。1988年开始的苏州河污水合流工程打响了大规模治理一江一河的第一枪,目标就是消除苏州河的黑臭和“两夹水”。当时上海上上下下的气氛很悲壮,我的感觉是上海不消灭一江一河的水污染,一江一河的水污染就会消灭大上海。苏州河这边,1988年时任市委书记江泽民在苏州河治理工程开始时专门写了一副字“决心把苏州河治理好”。江泽民开始写的是“决心把苏州河治好”,后来增加了一个字,变成“决心把苏州河治理好”。加一字的意义,是强调苏州河不仅要整治好,还要进一步管理好。黄浦江这边,与苏州河污水治理项目同时进行的是黄浦江上游饮水工程,决策者的考虑是先解决黄浦江的饮用水问题,然后进行黄浦江的水污染治理。1989年时任市长朱镕基召开会议布置整治黄浦江上游水源污染工作,说希望上海的作家和音乐家能够创作出一首《我的家在黄浦江上》的歌曲,激励大家爱上海。

图片来源:网络

苏州河污染治理包括一前一后两个动作。“一前”是用合流污水工程,治理企业排放的污水和市民排放的生活污水,即在苏州河沿岸建大型污水管道,将工厂和居民排放的污水集中引到这个管道中。“一后”是用潮汐调水方案,清除苏州河底积累多年的污染源,即建水闸和泵站利用涨潮和退潮将苏州河水引入黄浦江。1996年上海市政府成立了苏州河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时任市长徐匡迪担任组长,下设专门的苏州河综合整治办公室(简称苏办)。苏州河综合整治项目前后经历三期,工作从线到面逐渐深入,项目得到亚洲开发银行贷款的资金资助。1998年开始第一期,我担任亚开行项目的中方公众意识专家,一头一尾对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进入21世纪,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的“两夹水”终于开始消失。普陀区的人民代表曾拿来一只盛着几条鱼的鱼缸,给徐匡迪等市领导看,说鱼回来了,苏州河又变回一条没有严重污染的河。苏州河沿岸整治涉及2万多市民的动迁,例如许多人从“三湾一弄” (潭子湾、潘家湾、朱家湾、药水弄)搬去相对较远的真如地区。当时徐匡迪感慨万千,说这个成果是怎么换来的?不只是靠市政府出钱,而是上海市民、上海的企业为了整个城市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作者 供图

第二个阶段从2002年上海获得2010年世博会承办权至今,一江一河的岸线更新和功能再造。这是一江一河从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的主战役。实际上,苏州河水变清以后,上海就开始考虑如何让老百姓可以亲近苏州河,怎样用苏州河打造上海城市的新形象。

大规模的一江一河建设开始于2002年。2002年1月上海宣布启动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成立了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办公室(简称浦江办)。时任市委书记黄菊说一江一河是上海的百年大计和跨世纪工程,从那以后20多年一江一河更新经历了三个小阶段,即2002-2010年的世博阶段,2011-2017年的后世博阶段,2018年至今的一江一河阶段。2019年,上海在浦江办基础上成立一江一河工作领导小组,目标是将一江一河建设成为世界级的滨水岸线。2018年苏州河综合整治开始内容全新的第四期工程,目标就是推进苏州河滨水岸线贯通,改变苏州河两岸的城市景观。这段时间,我先后担任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环境顾问,上海“十五”到“十三五”发展规划的专家,以及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的主要专家。可以说,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全球城市相比,像上海一江一河这样长距离、大规模的城市滨水岸线贯通工程是世界上其他城市没有的。

2017年黄浦江45公里岸线全线贯通,2020年苏州河42公里岸线全线贯通,一江一河跨世纪工程的成果开始显现。2021年6月16日,位于黄浦江畔北外滩的“世界会客厅”首度亮相,时任市委书记李强给世界各国嘉宾致辞,用好几分钟的时间讲述了一江一河改天换地的故事:170多年前,上海开埠,一江一河两岸开始成为商船云集、中外贸易的大码头,中国最早的现代化水厂、船厂、煤气厂、纺纱厂都在这里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多的工厂、码头、仓库等依水而建,那时的一江一河是城市重要的生产岸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上海着眼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快调整江河岸线的功能布局,大力推进沿岸的贯通开放,全面实施滨水公共空间的改造提升,位于上海主城区的黄浦江45公里岸线、苏州河42公里岸线先后贯通,成为市民漫步休憩的好地方,实现了还岸于民、还水于民,昔日的工业锈带变为今日怡人的生活秀带。

当下,研制上海“十五五”规划需要展望上海发展下一个10年甚至15年,我的看法是一江一河的发展需要版本升级进入3.0。如果一江一河1.0是污染治理从黑水成为清水,一江一河2.0是城市更新从工业锈带成为生活秀带,那么一江一河3.0是要成为上海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建设的世界级窗口。

一江一河两岸城市更新的功能分区。  图片来源: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建设规划(2018-2035)

一江一河城市更新的位置。  图片来源: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建设规划(2018-2035)

我的思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际意义,一江一河两岸的城市更新实现了“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蜕变,已经产生了世界声誉。一江一河的蜕变始于环境治理,未来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生态绿色是一江一河的底色,要成为展示上海大都市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世界级窗口。

二是关键问题,现有一江一河的城市更新注意了生态绿色,但是总体上生态建设散布在各个领域之内,没有系统性。一江一河的城市更新和绿色改造需要提高能级,要从绿色生态、绿色产业、绿色生活即“绿色三生”的角度,更系统深刻地展现上海的绿色发展,推动两岸发展成为以绿色为底色的新质生产力的集聚带。

三是发展建议,其一,一江一河的绿色发展应该体现上海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上的一体化行动,要进行三个方面的强化:在生态自然方面,要强化基于自然的滨水岸线修复(NbS),如世博文化公园湿地和世博水环等;在绿色经济方面,沿岸空间和产业改造要强化与低碳绿色相结合,如徐汇滨江的绿色人工智能发展;在绿色生活方面,要强化一江一河沿岸的绿色生活,如把集步行、跑步和骑车为一体的滨江绿道发展成为上海第一号的慢行空间。其二,一江一河沿线要努力形成上海大都市中央活动区的绿色创新空间。国际上大都市的城市创新空间有“科技回城”趋势,有绿色的地方创造新经济,滨水岸线生态建设可以带来创新要素在城市中心的新集聚。一江一河的版本升级要有利于上海大都市的创新空间从原来的远离中心、外围集中升华到轴线引导、内外联动,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其三,建议“十五五”规划设立专项课题,从上述角度对一江一河的绿色发展现状进行调研,提出系统性的一江一河岸线绿色发展版本升级的战略思路和项目布局。

(本文作者诸大建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