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峰&张海燕‖沪指创近10年新高,增量资金来自何方?
来源:策略李立峰与行业配置笔记
投资要点
市场回顾:本周中国股市继续领涨全球,深证成指、上证指数分别上涨4.6%、3.5%,沪指突破十年新高站上3800点。资金面,A股成交额进一步放量,两融余额持续增加并突破2.1万亿元,融资买入额占全A成交比突破11%,创下2020年2月以来新高,显示市场风险偏好进一步提升。行业方面,半导体、CPO、等成长板块延续强势,科创50指数大涨13.31%。外汇方面,周五鲍威尔讲话后各期限美债收益率下行,美元指数下挫,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
市场展望:多路增量资金入市,A股步入“慢牛”新周期。本轮A股牛市行情从“924”演绎至今,增量资金来源广泛:一是险资、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在过去三年多来持续增持A股;二是融资资金和私募基金交易持续活跃,外资对A股关注度也开始升温;三是居民“存款搬家”迹象显现但仍处于早期阶段,资产荒下,居民资金有望通过ETF、直接持股、公募基金等渠道持续入市,成为“慢牛”得以延展的关键动力。
以下几个方面是近期市场关注的重点:
1)海外货币政策方面,鲍威尔最新讲话释放鸽派信号,9月降息预期升温。8月22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讲话,指出“鉴于政策仍处于限制性区间,基准展望与不断变化的风险平衡可能需要我们调整政策立场”,被市场解读为9月降息的可能性增加。鲍威尔讲话后市场情绪受到提振,美股三大股指大涨,美股道指、英国富时100指创历史新高,美元和美债收益率下挫,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当日大涨2.73%。随着美联储降息,全球流动性宽松有望支撑资金流入权益市场,A股、港股均受益。
2)本轮A股牛市行情演绎至今,融资资金、私募基金等高风险偏好资金持续入市。杠杆资金方面,截至8月21日,A股融资余额2.14万亿元,较2024年“924”行情启动前(1.36万亿元)提升57%;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比例从7.5%上行至11%,显示市场风险偏好有效提升。私募基金方面,7月份华润信托统计的私募基金股票仓位为63%,为近两年来最高水平,处于2020年以来中位数附近。外资方面,本周陆股通成交金额(MA5)最高达到3340亿元,成交额绝对值处于2024年“924”行情以外的历史最高水平,显示外资对A股的关注度正在升温,后续随着海外降息,外资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力度或进一步提升。
3)险资、社保、养老金及潜在平准基金的持续入市,是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的重要部分。中长期资金方面,今年1月六部委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推动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五大类中长期资金入市,并推动长周期考核。过去三年多以来,险资和养老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比例持续上升,截至今年一季度,2025Q1保险资金(不含通过基金持股)、养老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占比分别达到3.57%、1.8%。平准基金方面,中央汇金公司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国家队”,持续发挥类“平准基金”的市场稳定器作用。中央汇金公司自2024年以来持续通过增持ETF入市,并在今年4月指数探底期间大幅度通过ETF基金入市,显著提振了投资者信心。
4)资产配置荒下,居民“存款搬家”或成为后市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今年以来,国内M1同比增速拐头向上,7月增速达+5.6%,此外7月非银存款同比多增1.39万亿元,居民存款同比多减0.78万亿元,显示资金活化程度增强。受益于权益市场赚钱效应回升,部分居民资金或正在流向非银部门,成为股市的潜在增量资金。当前国内无风险利率处于历史低位,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持续创新低,叠加房地产价格持续筑底,使得居民可配置的高收益资产减少。中长期来看,居民家庭资产配置将从楼市转向金融资产,后续居民资金有望通过ETF、直接持股、公募基金等渠道持续入市,形成“股市慢涨—信心增强—资金流入”的良性循环。
行业配置上,聚焦新技术、新成长方向(如国产算力、机器人、AI应用等),辅之以部分大金融、新消费(如IP经济、口含烟等)。
主题方面,关注自主可控、军工、低空经济、海洋科技等。
■风险提示:政策效果不及预期,海外流动性风险,地缘政治风险等。
市场回顾

资金面与流动性


A股估值与风险溢价

注:文中报告节选自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分析师:李立峰
分析师执业编号:S1120520090003
分析师:张海燕
分析师执业编号:S1120521040002
证券研究报告:《沪指创近10年新高,增量资金来自何方?》
报告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4日

华西策略研究团队简介
华西策略团队对研究领域执着钻研、小心求证,勤奋、前瞻、务实、敬业、高效,我们有着完备的策略研究体系,跟踪主题政策最紧密、专家电话会议最及时高效、数据分析等基础工作最扎实,团队成员均为国内外名校硕士研究生,有良好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