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少钱多”“躺平稳赚”?人社部提醒求职者小心这些求职陷阱

24小时月刊 admin 2025-08-20 17:00 1 0

" 兼职月入上万不是梦 "" 日结高薪,工作轻松自由 " ……时值大学生等就业人群求职季,人力资源市场中的一些违法活动和求职陷阱也引发相关管理部门关注。

记者从人社部获悉,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注册公司、入驻写字楼等方式包装成正式公司,或在网络平台精准投放兼职刷单、网络客服等招聘广告,利用时间灵活、高额回报等话术层层设局,诱骗求职心切的被害人成为色情、赌博、传销、诈骗等的 " 工具人 "。

此类求职陷阱坑了不少求职者。人社部发布提示,提醒求职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破除侥幸心理,对 " 活少钱多 "" 躺平稳赚 " 等 " 天上掉馅饼 " 的 " 好事 " 提高警惕,多查多问多防备,谨防 " 踩雷 "" 掉坑 "。如果就业权益受到侵害,可及时向当地人社部门投诉反映,或向公安机关报警。

对招聘中的性别、户籍等就业歧视,求职者可投诉

记者从人社部获悉,我国有多重法律法规体系保障求职者和劳动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对于上述求职陷阱,人社部提醒,按照《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不得以招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介绍单位或者个人从事违法活动。

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职业中介活动,不得采取欺诈、暴力、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不得介绍单位或者个人从事违法活动。中介机构要承担应尽审核责任,发现用人单位或合作机构存在违法活动,应当立即暂停或者终止提供有关服务,并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及有关管理部门报告。

此外,按照相关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

对于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不得含有就业歧视性内容,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在户籍、地域、身份等方面设置限制人力资源流动的条件。要建立投诉举报等机制,对歧视性信息及时清理整改。

人社部提醒,一些中介机构违规发布含有歧视性内容的招聘信息,侵害了劳动者合法就业权益,对于招聘过程中发现的性别、户籍、地域、民族、种族、宗教信仰等形式就业歧视,可及时向当地人社部门投诉反映。

我国明确多项规定,保障灵活就业人员权益

近年来,出行、外卖、即时配送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日益增多,其劳动保障权益也受到各方关注。记者从人社部了解到,对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就业人群,我国多部门已明确了劳动权益的保障。

国务院常务会议曾对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提出若干政策,其中明确,企业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不得制定损害劳动者安全健康的考核指标;以出行、外卖、即时配送等行业为重点,开展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等内容。

《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也明确了四个方面 19 条举措,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

其中提出,督促企业制定修订平台进入退出、订单分配、计件单价、抽成比例、报酬构成及支付、工作时间、奖惩等直接涉及劳动者权益的制度规则和平台算法,充分听取工会或劳动者代表的意见建议,将结果公示并告知劳动者。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阎天表示,规则明确一些,可以阻止平台的合作商等利用规则模糊侵害配送员的利益。制定规则的过程中,配送员等利益相关群体能够发声,规则的接受度会提高,内容也可能更合理。

此外,在休息制度方面,国家还明确,推动行业明确劳动定员定额标准,科学确定劳动者工作量和劳动强度。督促企业按规定合理确定休息办法,在法定节假日支付高于正常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的合理报酬。

新京报记者 吴为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