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园最新发声:当前A股没有过热,头部公司风险更小,港股已进入牛市

我爱学习 admin 2025-08-21 19:21 2 0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资事堂

  A股市场沉浮数十年,经历过七八轮大起大落,林园始终以买了就不卖的投资哲学示人。

  他是这个市场里少有的绝大部分财富都来自于证券投资的人(自今年年中刘姓大佬陷入困顿后,这样的人更见稀少)。

  他也是少数坚持和市场交流的百亿级投资大佬之一。

  但不可否认,他说的投资逻辑,和过去几年市场风格偏爱的那套体系并不融合,甚至是几乎格格不入。

  这位牛散化身的中国私募大佬,中国股市江湖上的传奇人物,日前再度现身一场网络直播活动中,畅谈自己对医药、中药、创新药、科创板、白酒以及当前A股环境的深入思考。

  这一次,他给出的观点依然会让一些人感到意外”、不解

  金句总结:

  1、创新药不一定能创新出来,百分之九十几都失败了。创新一定是人的力量,它不像老龄化是人的力量之外的自然规律。

  2、我们看投资要有前瞻性,我们讲的话都是至少提前15年的。消费人群就在那摆着,趋势是不容置疑的。

  3、当市场真正认识到我的观点的时候,相关公司的市值可能已经排到全球前列。

  4、核心是我买了不卖,永远不卖。

  5、白酒板块依然低估······几千年的酒文化不会说一两天消失,因为它是一个能够给人带来快乐的事情。

  6、创新能力与读书成绩、学习能力未必挂钩。很多真正改变世界的人,并不是因为书读得最好,而是综合能力与创造力的迸发。

  7如果从十年前起算,部分中医中药企业的年复合增长率依然可观,有的接近17%,甚至达到双位数以上。

  01

  看好中药创新,等着发财

  林园在最新的交流活动中对重要发表了看法。他认为,中药的创新并不一定是全新的研发,而是把一些古老方子应用到新的场景中。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会去使用这些药物。

  它们(中药)未必是针对某一种病的,但可能对其他症状有效,这同样是一种创新——是应用层面的创新。

  因此他相信中药产业的前景会非常大。

  他指出,我们已经看到一些与老龄化相关的公司,在过去十年里营业额几乎是逐年增长的。市场上也有声音认为,近两年这些公司出现了倒退。这其实是阶段性的现象。疫情期间,中医中药相关的上市公司几乎把库存全部卖完,还在拼命生产,那一阶段的增长属于拔苗助长

  因此从那个异常的高点回落,看似是倒退,实则属于正常化。到了2024年以及今年上半年,这类公司的业绩回撤幅度并不算大。

  林园特别强调,如果从十年前起算,部分中医中药企业的年复合增长率依然可观,有的接近17%,甚至达到双位数以上。他相信,中药行业的持续稳健增长仍是长期存在的,市场也在不断扩大。投资者不应因为与最高点相比出现下滑,就否定行业发展趋势,因为当时的高峰本来就是非常态,不可能一直维持吃那么多药的水平。

  展望未来,他提到,慢性病用药的消费量将伴随人群结构的变化而大幅增加。他说,他们测算过,未来20年中成药以及一些独特产品和公司的用药需求、消费额和受益人群,至少会增长10倍。尤其是78岁以上人群,在未来1020年将迎来显著增长,可能从现在的基数扩大到数亿。

  林园笑言:所以这个方向,我就等着发财了。

  02

  患病年龄在提前

  林园指出,无论是创新药还是中药、西药,目前都是比较好的布局时机。原因在于,老龄化将直接带来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巨大的需求。这些病在年轻人中比例不高,但一旦到了老年阶段,几乎不可避免。现实情况是,医院里的心血管科、透析科已经是常年爆满。

  同时,林园也观察到,这类疾病正在呈现提前的趋势。一方面与饮食不规律、生活压力增大有关;另一方面,高血压等症状的早期发现也更普遍。

  以前普通人很少去量血压,现在由于体检普及,血压计随处可买,人们对这些疾病的认识比过去更深。高血压日的设立,也说明社会对这一问题的重视。虽然饮食、生活方式确实有影响,但他认为最核心的原因依然是年龄本身。

  林园最后表示:我们看投资要有前瞻性,我们讲的话都是至少提前15年的。消费人群就在那摆着,趋势是不容置疑的。当市场真正认识到的时候,相关公司的市值可能已经排到全球前列。

  03

  不投没有把握的标的

  在谈到科创板时,林园表示,科创板所代表的是新兴的生产力,包括人工智能、等方向,这些无疑是未来的趋势,且市场空间极其巨大。他坦言,自己当然关注这些领域,也认可其不可阻挡的发展前景。

  但即便如此,林园表示其仍然选择不参与投资。

  林园解释,原因在于没有把握

  在他看来,哪家公司能够成为未来的龙头极难预测。一个行业即便未来规模巨大,但现在的公司最终脱颖而出的概率并不高。创新与老龄化不同。老龄化是自然规律,是人的力量之外的趋势,因此容易判断;而创新完全依赖于人本身。未来也许某位“00甚至“10突然创立一家企业,带来颠覆性的创新,这是无法提前预判的。

  他进一步指出,创新能力与读书成绩、学习能力未必挂钩。读书更多是学习已有的知识,而创新则是创造新的东西。很多真正改变世界的人,并不是因为书读得最好,而是综合能力与创造力的迸发。因此,创新领域充满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让他很难把握。

  当被问及是否会在未来寻找合适时机布局科创板时,林园回应称:不是我不想投,而是这个钱我赚不到

  他的投资方法论是买了不卖,长期持有。然而,科创板的企业往往变化极快,今天的龙头很可能明天就被取代。如果他按照自己的方式不卖出,一旦被取代,就可能意味着归零。这与他长期持有的投资哲学相冲突。

  因此,他总结道:这不是说科创板不行,而是我的方法论不适用。所以,我宁愿不投。

  04

  白酒股依然低估

  在谈到白酒时,林园表示,目前白酒板块依然属于相对低估的板块。

  他解释称:中国的酒文化延续了几千年,不可能在一两天之间消失。酒能够给人带来快乐,这是一个很深层的文化现象。他举例说,自己虽然不喝酒,但经常问喝酒的人,如果戒酒会怎样?得到的回答往往是:那我就没有别的快乐了。在人们已经解决温饱的时代,酒所带来的精神愉悦,成为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林园指出,不喝酒的人往往很反感饮酒,觉得整天喝酒没用;但对喝酒的人来说,酒就是快乐来源。这体现了社会的多样化。从古代开始,酒文化就与生活紧密相连,古人整天酒肉就是例证。

  对于市场上担心年轻人喝白酒减少,可能影响未来发展的观点,林园回应,这个说法早在1998年就有人提出过。但现实是,随着年龄增长,人们会逐渐转向白酒消费。

  他认为,白酒销量真正的压力来自人口下降,而这不仅对白酒,对所有行业都会产生影响,包括创新行业也是如此。人口减少意味着消费减少,这是无法回避的矛盾。

  他总结道,投资未来确实面临人口减少的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白酒行业会消亡。人口变化是无法控制的,而投资只能在确定性的趋势中去寻找机会,比如老龄化带来的长期消费需求。

  05

  当前股市依然偏冷

  在谈到当前A股市场的投资者情绪时,林园指出,股市每隔几年就会出现类似当下的情况,这是很正常的。他回忆自己至少经历过七八次这样的市场阶段。

  市场往往会被短期的炒作情绪所引导,绩优股和市场主流板块在短时间内也可能出现一地鸡毛。但投资和炒作的本质区别在于:真正的好公司会持续赚钱,能够给股东带来回报,哪怕经历调整,最终依然会创新高。这就是价值投资和短期炒作的根本差异。

  因此,他本人不会去参与短期炒作,因为看不懂

  对于外资、险资等大型机构资金是否仍处于观望的看法,林园表示,目前他们并非观望,而是正在逐步入场不论外资还是其他资金,入场都会遵循趋势,采取逐步推进、边走边看的方式。从整体判断来看,目前市场并不存在系统性风险,中国经济需要一个大的牛市,需要一个轰轰烈烈的故事来支撑,而当前市场整体仍然偏冷,并非过热。

  06

  港股正式进入牛市

  谈到A股与港股的互动关系,林园认为,两者在大的周期上是同步的。过去一年港股的表现甚至强于A股,正朝着牛市方向发展。

  他判断,港股实际上已经进入牛市。至于短期出现的回调,他并不认为值得过度解读。

  在当前的投资环境下,如何进行资产配置是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林园建议,投资者需要明确判断,哪些公司、哪些公司可以长期参与,核心仍然是看价值,即判断企业是否值这个价。

  他进一步强调,大市值的头部公司风险更小,相比之下,规模较小的公司风险反而更大。

  至于风险提示,林园提醒投资者,要警惕市场上各种炒题材、炒概念的现象。这种情况不仅在A股存在,在全球市场也都是普遍现象。热点会不断涌现,但投资者需要保持清醒。

  最后,林园总结了自己的投资心态:保持平常心,只要持有的是有价值的公司,就要坚决持有

  他同时提醒投资者,不要轻易参与自己看不懂的投资,更不要被短期热点所迷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