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区域专属替代性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落地临港新片区
8月21日,全国首个区域专属替代性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临港新片区蓝湾B计划”正式发布。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现场获悉,该产品由首家落户临港新片区的全国性保险公司申能保险,联合临港新片区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君岭健康、中再产险等机构共同推出。
“我们将传统团体健康险的服务对象由‘单家企业的员工’升级为‘新片区内的人才’,重新定义了‘团体保险’的边界范围,从而更好发挥团险在覆盖既往症、价格普惠的天然优势,提升对临港高层次人才及‘一家老小’的保障。”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金融贸易处处长殷军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表示,“临港新片区蓝湾B计划”服务的对象是“临港新片区高层次人才”,“包括在临港新片区工作和生活的青年创客群体、成果转化人才、科研技术精英、高技能产业人才、国际化专业人才等5类人才以及他们的家属。”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的8月6日,上海金融监管局、上海市医保局等7部门共同制定的《关于促进商业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若干措施》(“新18条”)发布。作为商保衔接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探索,新18条也是全国首个系统性构建商业健康保险与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双向赋能”机制的政策文件。
申能保险个人保险部副总经理司明强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传统的医疗保障体系,在面对高层次人才对于高品质、个性化、无边界医疗服务的迫切需求时,仍存在支付缺口和服务瓶颈。”
在新18条出台等背景下,申能保险联合各方在临港新片区推出“蓝湾B计划”,“系统性解决DRG/DIP模式下原研药获取难题,同时涵盖先进特药,满足临港高层次人才对目前医保体系外医疗技术和药品的差异化需求。”司明强说,这不仅是一款保险产品,更是对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替代性”功能定位的一次探索与实践突破。
而临港为何开展这项创新?殷军解释道,这项创新根植于临港新片区自身的优势,也服务于临港新片区的发展目标。
“临港是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重要承载地,不仅集聚了一批专业再保险机构,形成了完整的业务生态,而且在探索以‘再保险保团’模式服务风险保障薄弱、需求强烈的重点领域已经有了成功的实践经验。”殷军表示,此次创新将为健康保险行业探索将创新药械等新兴重点风险纳入保障范围提供有力支撑,将过去很多“不可保”的风险变得“可保”,从而进一步降低投保的成本。
其次,临港新片区作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一张新名片,已集聚百余家前沿头部生物医药企业,实现“研发、临床试验、制造、销售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此外,市六医院、浦东医院等多家高水平医院也在临港设立了院区。“蓝湾B计划”的推出,“将进一步发挥商业健康保险作用,深化保险行业与生物医药产业的合作,推动双方协同创新发展。”
殷军同时补充,临港正在打造“科创城”,加快集聚上述青年创客群体等各类人才。这些新临港人以及他们的家属,具有多层次、多元化健康保障需求,“需要我们推出更多的创新保险产品,提供多元化的定制健康管理服务,与临港就业创业、落户安家等人才政策形成合力。”
殷军表示,下一步将加快落实“新18条”,加强制度创新,推动保险、再保险、科技公司等加强合作,持续完善“蓝湾B计划”产品。另外也将推动临港新片区生物医药产业深化与“蓝湾B计划”的链接,推出更多相适配的新药品、新器械、新耗材,实现更好发展。
据透露,临港新片区还将做好服务落地,抓紧研究将“蓝湾B计划”纳入“临港菁才卡”,形成服务体系,更好吸引和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