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麻子北交所上市:藤椒油龙头的二次闯关与战略救赎
在经历深交所主板 IPO 折戟、监管函追责等风波后,中国藤椒油行业龙头幺麻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幺麻子”)再度叩响资本市场大门。近日,其北交所上市辅导备案申请获四川证监局受理,标志着这家以藤椒油为核心业务的调味企业正式重启资本化征程。
上市之路:从折戟深市到转战北交所
幺麻子的上市之路堪称一波三折。早在 2020 年 9 月,公司便启动创业板 IPO 计划,后于 2021 年改道深交所主板。2023 年 3 月,其主板 IPO 申请获受理,但仅 9 个月后便以 “战略规划调整及业务发展考虑” 为由撤回。这一决定背后,既有对深交所主板定位的考量,也与监管层对其关联方披露问题的持续关注密切相关。
2024 年 8 月,深交所对幺麻子及实控人赵麒发出监管函,指出其在主板 IPO 期间遗漏披露关联方 “洪雅县德元幺姑娘夜宵店”(下称 “幺姑娘”)。证监会现场检查发现,赵麒在 2022 年向彭兆祥转账 80 万元,其中 20 万元用于 “幺姑娘” 运营,而赵麒实际控制该夜宵店却未主动披露关联关系。这一 “撤单后追责” 的罕见情形,暴露出公司内控合规的重大缺陷,也引发市场对其治理结构的质疑。
此次转战北交所,幺麻子选择与再度合作,并计划通过新三板转板 “绿色通道” 实现上市。根据北交所规则,在新三板连续挂牌满 12 个月的创新层企业可适用快速审核,而幺麻子已于 2025 年 5 月升入创新层,满足时间要求。其 2024 年营收 6.25 亿元、归母净利润 1.57 亿元,扣非净利润 1.45 亿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15.71%,均符合北交所财务标准。
业绩表象与深层风险:单一产品依赖与质量隐忧
尽管近两年业绩亮眼,幺麻子的发展根基仍显脆弱。从产品结构看,调味油业务占比常年超 90%,其中藤椒油收入占比连续三年超过 80%。2023 年,复合调味料、蔬菜制品、休闲食品合计收入仅占 6.72%,转型成效有限。这种过度依赖单一品类的模式,使得公司极易受藤椒价格波动、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冲击。例如,若竞争对手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或消费者口味偏好发生转移,公司业绩可能面临断崖式下滑。
食品安全问题同样不容忽视。2022 年初至 2024 年 8 月,幺麻子共收到 37 起产品质量投诉,涉及头发混入、油体浑浊、包装漏油等问题。尽管公司声称已建立 “原材料采购 - 工艺控制 - 成品检测” 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但频繁投诉仍反映出生产环节的管控漏洞。在消费升级背景下,食品安全事件对品牌声誉的杀伤力可能远超想象。
内控整改与战略调整:能否重塑市场信心
针对前次 IPO 暴露的问题,幺麻子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一方面,公司在 2024 年 8 月回复监管部门称,“幺姑娘” 关联交易金额较小(每年不超过 2 万元),且已在新三板挂牌文件中补充披露,并于 2024 年 2 月注销该夜宵店。另一方面,公司承认前次 IPO 存在经销收入内控薄弱环节,并宣称已完成整改。
股权结构的优化也在推进。赵跃军家族仍合计持有 68.21% 股权,但通过深圳网聚及湖南肆壹伍基金合计持股 17.12%,成为重要战略投资者。这种 “家族控股 + 产业资本” 的结构,既保留了经营决策的稳定性,也为未来渠道协同、供应链整合埋下伏笔。例如,绝味食品在全国拥有超 1.5 万家门店,其冷链物流网络或可助力幺麻子拓展下沉市场。
在产品端,幺麻子正加速多元化布局。2024 年,公司与零食很忙合作推出藤椒风味零食,单月销售额突破 300 万元,并计划在复合调味料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此外,其东南亚市场拓展已提上日程,试图复制 “藤椒味道出川” 的成功路径。
北交所闯关:机遇与挑战并存
对于幺麻子而言,北交所上市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优势看,北交所聚焦 “专精特新” 企业,对细分领域龙头的包容性较强。藤椒油作为川菜核心调味品,市场规模超 50 亿元,且尚未出现全国性品牌,幺麻子凭借 40% 的市占率有望进一步巩固优势。此外,北交所上市门槛相对较低,融资成本可控,适合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
然而,风险同样不容忽视。首先,监管层对内控合规的审查将更为严格。前次 IPO 的关联方披露问题可能成为审核重点,若整改不彻底,可能导致上市失败。其次,北交所流动性相对较弱,估值水平通常低于主板,这可能影响公司的融资规模及股东退出收益。最后,藤椒油赛道竞争加剧,、海天等巨头已通过并购或自研切入,幺麻子需在品牌、渠道、研发上持续投入以保持领先。
(注:本文系AI工具辅助创作完成,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