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常会再部署扩大内需,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两新”

趣味生活 admin 2025-08-24 20:55 3 0

  按计划,今年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将于10月下达,继续支持地方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部署扩大内需有关举措。

  据新华社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情况汇报,研究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会议明确,要进一步强化财税金融等政策对“两新”的支持,创新消费投资场景,优化消费投资环境,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力。并对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作出部署。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第一财经分析,下一步,为更好发挥“两新”政策对扩大内需的推动作用,可有两个主要抓手:一是要加快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其促消费、扩投资效应充分释放,缓解经济波动;二是要视实际情况需要,特别是根据下半年外需波动情况,将适度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纳入政策储备,上调“两新”政策支持资金规模。

  “两新”政策成效明显

  国常会指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在稳投资、扩消费、促转型、惠民生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16日,全国共有2.8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1.6万亿元。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和音像器材、文化办公用品、通信器材、家具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7%、25.4%、24.1%、22.9%,乘用车零售量增长10.8%,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

  设备更新方面,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4月至2025年7月,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7.3%,信息传输软件业、科技服务业设备采购金额分别增长27.8%、28.3%,民营企业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长9.3%。同时,政策叠加直接拉动全国零售业需求增长,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经济内循环更加顺畅。

  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会同财政部,向地方下达了今年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按计划,今年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将于10月下达,继续支持地方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近期,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1880亿元投资补助资金已下达完毕,支持工业、用能设备、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物流、环境基础设施、教育、文旅、医疗、住宅老旧电梯、电子信息、设施农业、粮油加工、安全生产、回收循环利用等领域约8400个项目,带动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

  国家发改委表示,会同各有关方面持续加强统筹协调,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推动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严格项目和资金闭环管理,确保中央资金用到实处,更好发挥“两新”政策效能。

  强化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

  国常会明确,要在对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认真总结评估的基础上,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实施机制,更好发挥对扩大内需的推动作用。要严厉打击骗补套补行为,确保补贴资金用到实处、见到实效。要进一步强化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创新消费投资场景,优化消费投资环境,综合施策释放内需潜力。

  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日前发文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财政部表示,这两项贴息政策可以和正在实施的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等政策形成“组合拳”,让人民群众在消费过程中得到“国补”更多的实惠。

  国常会还提到“要严厉打击骗补套补行为”。近期,北京、湖南、海南等多地公布的2024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显示,部分商品存在“先涨后补”、捆绑销售等套补行为,部分人员涉嫌骗取财政补贴。

  国家发改委近期表示,要进一步严格监督管理,全链条防范项目和资金风险。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挤占挪用国债资金、骗取套取国家补贴资金等违法行为。对发现存在不履行价格承诺、“先涨价后打折”等价格违法行为,以及套取补贴资金的经营主体,第一时间取消其参与活动资格,并追缴国家补贴资金。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所长董超表示,“两新”政策旨在惠民利企,依法严厉打击骗补套补行为,需要相关部门提升核验手段、强化监管水平。推进“两新”政策落实,还需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协同发力,进一步打通供需堵点、优化营商环境,从而更好释放内需潜力。

  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体育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为国民经济增长和地方经济转型增添了新的动力。以“苏超”为例,单场上座超6万人,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消费。

  国常会指出,要增加体育产品供给,丰富体育赛事活动,推动体育用品升级,强化产业要素支撑,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要激发体育消费需求,拓展体育消费场景,鼓励各地举办体育消费活动,实施消费惠民举措,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要更加注重调动市场力量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和消费规模扩大,提高体育经营主体活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以来,我国体育产业稳步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已经实现了3.67万亿元,年均增速10.3%,增加值达到了1.49万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以年均11.6%的速度增长,2023年占GDP的比重达1.15%,向成为支柱性产业的目标更进一步。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0~2023年居民消费体育总额增长超千亿,体育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战略规划室主任魏国学表示,体育产业不仅能直接拉动经济增长,也能通过其强大的融合力和渗透作用,带动制造业、服务业、文化、旅游、健康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新模式,进而优化我国产业结构。

  魏国学表示,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不断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体育消费潜力尤为巨大,打通体育消费的堵点和难点,降低消费门槛、创新消费模式,将潜在的体育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不仅可以直接拉动经济增长,更能通过消费升级引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对标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坚持规划引领、强化政策赋能、壮大经营主体、培育新兴业态,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持续完善户外运动产业政策,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快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