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通报,8月20日0时至24时,西乡塘区在开展基孔肯雅热疫情主动监测和排查工作中,在衡阳街道衡阳北社区发现本地病例1例,患者为轻症,目前已得到有效诊治。
8月21日,南宁市兴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通报,8月20日0时至24时,兴宁区在开展基孔肯雅热疫情主动监测和排查工作中,发现本地病例3例,其中民生街道官桥村2例、三塘镇同仁村1例。患者均为轻症,目前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诊治。
胖东来拟留20个岗位给有犯罪前科人员,当地人社部门回应
联合国官员敦促以色列立即停止军事接管加沙计划
吴向东揭晓“牛市啤酒”价格:88元一瓶,首发纪念款瓶罐20年后可兑换一瓶啤酒
证监会将继续严把发行上市入口关,不会出现大规模扩容的情况
吴向东:牛市啤酒今起招募线下一级代理商和线下团购商
川青铁路青海段尖扎黄河特大桥施工绳索断裂,已致4人遇难12人失联
国恩控股拟折让约11.76%配股 最多净筹约270万港元
2025四川美院本科毕业展,《祷》作品前,拍摄:郑宇
逐光而行:中央美术学院2025年毕业季
现实困境:青春艺术的保鲜周期与消失的归宿
对于毕业展作品,首当其冲的现实困境是——可用仓储的空间成为棘手问题,如2025年初夏,当中央美院毕业生在景德镇陶溪川美术馆拆下最后一件陶瓷装置,当中国美院杭州展区撤走3000余件作品的展签,当川美“开放的六月”在重庆山城落下帷幕——这场席卷全国的艺术盛宴背后,一个尖锐问题再度浮现:这些倾注4年或者7年甚至更长心血的创作,是走向新生还是沦为“角落积灰”?
展览落幕之后:毕业作品的去留问题往往被忽视。一些毕业作品体量庞大(如“千里之行”展览涵盖79所高校近千件作品),但学生普遍缺乏私人存储空间。大型装置更难保存,院校展厅管理规定多要求“展后限期撤走”,逾期将强制清理,而校方仓储能力有限,无法承担长期保藏的责任。
开放的六月:2025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季主视觉 设计:汪泓
物理空间的挤压仅是表象,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学术价值与市场需求的断裂:毕业创作常被视为学业终点,而非职业起点。
多数作品仅服务于毕业评审,缺乏商业对接路径。中央美院副书记王晓琳在2025千里之行宋庄展览现场指出,需“推动青年艺术家直面行业、对接市场”。但现有的机制尚未普及,还缺乏对毕业生作品继续关注的机构及有效机制保障。
事实上,公众常将毕业展视为“一次性文化事件”,是一次流量驱使的看展热潮,而非收藏机会。刚毕业的青年艺术家,初入社会,他们需要被看见,更需要被需要。
破局之路:从“一次性展览”到全生命周期价值链
2025年毕业展之际,中央美院美术馆系统性收藏35件2025届毕业作品,2024年宁波美术馆永久收藏了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文化创意学院6件学生创作,也是宁波美术馆首次收藏青年艺术家的作品。
据我所知,四川美院早在数年前就着手在每年毕业展收藏优秀毕业作品,不但丰富美术馆的馆藏同时兼具自我学统梳理与研究。由此,机构收藏不仅赋予作品学术认证,更使其成为艺术史研究的活体样本。
观察|热闹过后,美院毕业展的作品何去何从?
美法院驳回特朗普涉民事欺诈案裁决
思捷环球发盈喜 预期中期纯利约1亿港元同比扭亏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