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食脑虫”5岁女童去世,母亲发文

24小时月刊 admin 2025-08-23 19:42 1 0

8 月 22 日晚,福建 5 岁女孩高杏儿的妈妈发文悼念去世的女儿,透露在抢救 60 天后女儿还是离开了。

" 我相信只是暂别,是儿不死,是财不散。宝贝,愿你离苦得乐,去到一个光明又快乐的地方。"

看到杏儿离世的消息

网友也是揪心不已

一度觉得会有奇迹出现

今年 6 月,杏儿妈妈在社交平台求助称,她带5 岁女儿于 6 月 7 日和 6 月 14 日游泳和泡温泉,6 月 22 日孩子出现头痛低热呕吐的情况,6 月 23 日住进医院后出现抽搐,随后昏迷不醒,并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6 月 27 日被检测出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病原,情况非常危急。

6 月 30 日杏儿妈妈又发布消息称,孩子的情况有新变化," 这两天肌酸激酶已经超过了 1000,昨天的血压又低了。用了新的药两天多了,唯一看到变好的指标是 c 反应蛋白。"

高杏儿

夏日玩水感染 " 食脑虫 " 并不是个例。

8 月 12 日,一则 " 男童打水仗后发烧感染狒狒阿米巴原虫(食脑虫)后去世 " 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据现代快报报道,8 月 11 日晚,孩子妈妈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封 " 君宝贝和妈妈的感谢信 ",感谢信中,称孩子 " 生命留在 6 岁 8 个月 ",结尾称 " 也请大家给我们点时间,处理完剩下的事情,感谢 "。评论区网友纷纷留言 " 节哀 "。

对于为什么感染,孩子妈妈表示,目前想到的就只有 6 月 6 日在学校打水仗和 4 月 13 日在公园里捞鱼,没有去过别的地方。

据悉,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情十分凶险,病死率高达 98%。目前还没有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

" 食脑虫 " 并非昆虫,藏身淡水与土壤

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研究员卢艳介绍," 食脑虫 " 并非肉眼可见的虫子,而是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等致病性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虫的俗称。此类寄生虫存在于淡水、土壤等自然环境中,可通过鼻腔、口腔或皮肤伤口侵入人体。因其致病过程凶险,可能引发原发性阿米巴性脑膜脑炎等,带来脑组织损伤,被俗称为 " 食脑虫 "。

数据显示,我国迄今累计报告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感染病例仅 40 余例,属罕见的寄生虫病。公众无需过度紧张,但需提高防护意识。

人感染后有哪些典型症状,如何救治?

专家介绍,早期以皮肤病变为主,后期进展为脑炎症状,可能出现发热、头痛、呕吐、易怒和嗜睡等。由于病程发展快且症状易与其他脑炎混淆," 早发现、早诊断 " 是救治核心。专家强调,野外戏水后若出现相关症状,务必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涉水经历。

疾控机构提出五项针对性预防建议:

避野水,尽量避免在野外湖泊游泳或戏水,避免搅动水体沉积物;

护口鼻,在自然水体活动时佩戴鼻夹、泳镜;

防伤口,皮肤有破损时避免接触自然水体;

洁鼻腔,使用灭菌生理盐水或煮沸冷却后的水冲洗鼻腔;

排陈水,长期未使用的水管,需先排放积水再使用。

如果孩子在玩水后出现头痛、持续发烧不退、精神状态不佳等症状,应及时送医。

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整理:张小松)来源:都市 · 快报 · 橙柿 · 互动、当事人小红书、新华网、此前报道等。

评论区